推进石化产业稳油强化,大力发展精细化工。
加强跨区域、跨流域风光水火联合运行,提升清洁能源功率预测精度,统筹全网开机,优先调度清洁能源,确保能发尽发、能用尽用。在受端,扩展和完善华北、华东特高压交流主网架,加快建设华中特高压骨干网架,构建水火风光资源优化配置平台,提高清洁能源接纳能力。
将电力系统全环节促进能源转型的重大举措、重点工程纳入国家规划,统筹协调、加快落地实施。建立工作考核机制,制定监管措施和核查制度,协调推进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2.用电企业主动响应电力系统需求,及时调整用电行为和用电模式,积极消纳清洁能源。2020年底,公司经营区清洁能源装机7.1亿千瓦,占比42%。我国95%左右的非化石能源主要通过转化为电能加以利用。
以电为中心,推动风光水火储多能融合互补、电气冷热多元聚合互动,提高整体能效。建成国家风光储输、张北柔直等工程,探索新能源友好接入和综合利用新模式。其中主要内容包括:1.各省光伏风电装机年度新增并网规模由各省份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计算得出,这部分项目的消纳问题由电网解决。
2020年,我国储能产业在技术成本、应用、商业模式等方面均实现了突破。从系统成本构成来看,电池是储能设施成本最高的部分,配置时长超过2小时的储能设施,电池成本占比超过50%。从上一周的股市走向来看,风电、光伏概念股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目前电池占储能成本的比重约53%,到2030年,电池成占比有望进一步下降12%至41%。
同时加大跨区输送清洁能源力度。2021年1月11日,宁夏自治区发改委《关于加快促进自治区储能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要在新能源富集的宁东、吴忠、中卫地区先行开展储能设施建设。
2021年2月19日,山东省能源局印发《2021年全省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建立独立储能共享和储能优先参与调峰调度机制,新能源场站原则上配置不低于10%储能设施。十四五期间,新能源项目储能配置比例不低于10%、连续储能时长2小时以上。01、能源局确定2021年风光建设方案2021年3月3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就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一文向各省以及部分投资商征求了意见。从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征求意见可以看出,2021年风电、光伏建设规模将以中央确定消纳责任权重+地方确定新增新能源规模进行确定,通过保障性并网和市场化并网共同确保新能源消纳。
新建新能源项目配置储能设备比例不低于10%、储能时长2小时以上。3.强制性配套政策促进风光储一体化发展2020年以来,中央和许多地方政府发布的政策要求风电、光伏项目搭配储能设施,一般配置比例要达到10%-20%,容量时长达到2小时,配置储能优先并网逐渐变为明确规则。2021年户用光伏还有补贴资金,具体额度并未透露,户用光伏发电项目不占用年度保障并网规模,直接并网消纳。同时,积极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和有序推进基地项目建设。
征求意见稿中确定的风电、光伏增长速度恰好与2020年12月我国在气候雄心大会上的承诺相吻合: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2.储能成本具备大幅下降空间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发布的研究报告《EnergyStorageSystemCostsSurvey2020》,2020年一个完成安装的、4小时电站级储能系统的成本范围为235-446美元/千瓦时。
作为储能系统最贵的核心部件,随着我国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为首的动力电池企业快速发展,锂电池技术仍然有巨大的进步空间。就文件本身来看,能源局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并非负面政策,但出于征求意见中对风电光伏的装机规模要求,以及对风电、光伏装机做出的诸多限制,没有达到市场的预期,让风电、光伏板块出现震荡下行。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壮大,大量退役后的动力电池可以用于储能设施进行梯次利用。未来,随着风电光伏发电的进一步开发,储能设施有望全面成为强制性配套设施。本周随着大盘回暖和行业走出悲观情绪,风光板块又出现了回升。将持续提升已建输电通道利用效率,作为电网发展主要内容和重点任务。而随着储能系统设计优化、充放电标准化以及市场逐渐走向成熟,将会进一步降低储能项目的成本。在发展清洁能源方面主要从打造清洁能源优化配置平台、做好清洁能源并网消纳等方面入手构建国网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
2.市场化并网项目,指超出保障性消纳规模仍有意愿并网的项目,可以通过自建、合建共享或购买服务等市场化方式,在落实抽水蓄能、储热型光热发电、火电调峰、电化学储能、可调节负荷等新增并网消纳条件后,由电网企业保障并网。在中央确定各省消纳责任权重之后,在计算出的光伏、风电装机规模范围内,其消纳问题由电网解决。
但是根据征求意见稿,纳入保障性并网规模的项目需要以项目上网电价或同一业主在运项目减补金额为标准开展竞争性配置。02、储能是风光发展下一站征求意见稿中要求2021年市场化并网项目建设需要自行落实储能和调峰方式,此举虽然会增加风光项目建设成本,但目前我国非水可再生能源占比已经达到15%以上,其间歇性已经对电网造成巨大冲击,借鉴英国2019年发生的大停电经验,中长期来看储能设施已经成为新能源发展和保障电网稳定的关键一环。
即,光伏项目要以降低上网电价或放弃部分补贴金额的竞争方式纳入保障性并网资格。根据中电联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2.0亿千瓦,其中,风电装机为2.8亿千瓦时,光伏装机达到2.5亿千瓦时,可见风电、光伏装机占比已经达到24%左右。
在各省的保障并网项目中,以出让收益换取并网资格的项目要占到各省消纳权重的三分之一以上。2021年1月18日,青海省发布《关于印发支持储能产业发展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试行稿明确要积极推进储能和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实行新能源+储能一体化开发模式。国家电网3月1日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了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路径研究和实施方案。根据BNEF预测,到2030年锂电池组的平均价格有望进一步下降至68美元/kWh,较2020年降幅达58%,是储能系统下降的最大驱动力。
此次国家电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内容丰富,对未来国网范围内的电源结构变化提出了明确的应对措施。以上部分可以称之为保障性消纳规模。
2030年我国的风光装机达到12亿千瓦以上,说明12亿千瓦是底线,在12亿千瓦以上风电、光伏发展还有无限想象空间。方案指出,要大力发展灵活性电源,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和调峰气电建设,推广应用大规模储能装置,持续推进抽水蓄能建设,规划2025年公司经营区抽蓄总装机超过5000万千瓦,全面提高系统调节能力。
全省新型储能设施规模达到20万千瓦左右。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对可再生能源对电网影响分析,当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超过15%,将会对电网产生较大冲击,要求大大增加电网灵活性要求,短期内需要增加调频电站,中长期则需引入需求侧管理和储能设施。
另外,2030年国网经营区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达到10亿千瓦时以上。2021年装机预测方面,征求意见稿中提出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1%左右。4.2020年列入补贴名单的光伏竞价项目以及2019-2020年申报的光伏平价项目在2021年底前完成并网可以继续享受在并网、电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1.电力系统安全提升储能需求随着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比例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波动性对电网安全的影响愈加明显。
高比例的新能源接入电力系统增加了电网调节难度。04、结语虽然能源局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短期内没有达到风电、光伏发展的预期目标,但随着储能的发展,以及国网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显示出的电网企业在双碳目标中的责任和担当。
近期,风电、光伏板块出现震动,抛开股市大环境影响,能源局就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征求意见的影响或是原因之一。新增跨区输电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到2025年,国网公司经营区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到3.0亿千瓦,输送清洁能源占比达到50%。
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的发布,说明国网在风光火储一体化发展思想下正不断发力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加快构建新能源消纳市场机制,对风电光伏发展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国网公司计划在十四五期间规划建成7回特高压直流线路,新增输电能力5600万千瓦。
本文由寂然不动网对我国医保“统账制度”改革的三点认识寂然不动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你以为做绩效管理就为发工资吗?错!”
下一篇
整理的好处作文350字